數據資產變現累計超26億!浙江如何打開數據知識產權新藍海
來源:翰源知識產權發(fā)布日期:2024/6/13 10:35:02作為全國首批數據知識產權改革國家試點,浙江省正嘗試走出一條運用知識產權制度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的路徑。
南都記者從浙江省市場監(jiān)管局了解到,6月12日,“深化數據知識產權改革 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專場活動在杭州濱江“中國數谷”舉辦。會上,浙江曬出了一份“成績單”:截至2024年5月,浙江省共受理數據知識產權申請11358件,登記6081件,占全國70%以上,累計實現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被侵權保險、證券化、交易、許可金額26.25億元,占全國90%以上。

活動現場。(圖據浙江省市場監(jiān)管局)
數據如何適用知識產權保護路徑?據南都記者了解,自2022年11月起至今,全國共有包括浙江省在內的17個地方開展數據知識產權試點工作。截至今年3月,試點地方已頒發(fā)證書超7000張,接收申請超過1.3萬份,申請的主體中企業(yè)占比90%以上。
浙江受理數據知識產權申請超萬件,已登記6081件
當天活動現場上,浙江披露了數據知識產權改革工作進展。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浙江省共受理數據知識產權申請11358件,登記6081件,占全國70%以上,登記主體949家,覆蓋產業(yè)20個、輻射北京、上海、廣東等11個省市,保護數據權益20472億條;累計實現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被侵權保險、證券化、交易、許可金額26.25億元,占全國90%以上。
據浙江省市場監(jiān)管局(省知識產權局)局長謝小云介紹,浙江率先提出數據知識產權定義內涵和登記保護方式,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吸納,并相繼寫入《浙江省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浙江省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條例》兩部地方性法規(guī),還出臺了《關于深化數據知識產權改革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浙江省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辦法(試行)》兩個專項文件,以及制定了8個標準規(guī)范,由此構建起數據知識產權改革的“四梁八柱”。
南都記者注意到,為深化數據知識產權改革,今年4月浙江印發(fā)了全國首個省政府層面出臺的數據知識產權專項政策,《意見》明確了具體目標——力爭到2025年底,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總量突破15000件,實現數據運用價值100億元以上,數據知識產權登記企業(yè)產值達到5000億元以上。
為引導金融機構創(chuàng)新數據知識產權金融產品,浙江落地全國首單數據知識產權融資貸款、保險、證券化,已有162件數據知識產權實現金融化運用,總金額24.05億元,108家企業(yè)戶均受益266萬元。同時聯動“產業(yè)大腦”,推進20多個產業(yè)數據知識產權保護運用,為產業(yè)發(fā)展提供動能。
為推動數據創(chuàng)新、流通、運用和權益保護,浙江打造了數據知識產權一體化服務平臺“數知通”,已完成數據知識產權交易許可47件,金額2003萬元。當天活動現場透露,“數知通”將進一步迭代升級“數知通”,實現與“浙里金融”“法護知產”“科學數據銀行”應用的貫通,發(fā)揮“平臺+平臺”疊加效應,為打造數據要素集成服務高地加快進程。
據浙江省市場監(jiān)管局介紹,此次“數知通”與“法護知產”協(xié)同應用打通,推進了登記信息向司法機關共享,以及登記證書在行政執(zhí)法、司法審判中的應用。與“浙里金融”平臺打通,則豐富了數據知識產權價值的變現渠道。
浙江發(fā)布數據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
會上,浙江還發(fā)布自開展數據知識產權制度改革以來,經評選產生的十大案例,涵蓋了數據知識產權登記、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全鏈條等。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依托“科學數據銀行”等全國性科學數據管理平臺。截至目前,科學家已通過該平臺成功登記數據知識產權9件。
另一起典型案例顯示,臺州溫嶺市聚焦草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指導行業(yè)企業(yè)創(chuàng)新利用草編技藝流程、產品質量、材料改進、市場分析等數據,成功登記數據知識產權9件,創(chuàng)新“數據知識產權+專利+商標+版權”四合一保險產品,落地數據知識產權融資貸款5000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1月1日,財政部發(fā)布的《企業(yè)數據資產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guī)定》正式施行。數據資產入表是推動數據資源變?yōu)閿祿Y產的重要一步,但從實踐看,企業(yè)要邁出這一步仍面臨諸多難題。
近期20余家上市公司首次嘗試將“數據資源”納入財務報表中,分別計入存貨、無形資產和研發(fā)支出等類別,涉及總金額超過15億元。但隨后有多家公司發(fā)出更正公告,刪減或調整了“數據資源”相關數據,致使數據規(guī)模大幅縮減。
有專家告訴南都記者,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問題,或者財務會計處理問題。有的企業(yè)僅是“調表”(即從研發(fā)費用的資本項轉到無形資產的數據資源項),還不能叫“入表”。這說明數據資產“入表”工作還處于探索期,很多問題尚待細化。
針對企業(yè)關于數據資產“入表”的困惑,浙江嘗試作出指引。在當天活動現場,浙江省財政廳發(fā)布了《資產管理 數據資產登記導則》標準,以鼓勵企業(yè)探索數據知識產權資產入表和會計核算的新路徑、新模式。
該導則嘗試填補數據資產登記標準空白,為各類數據資產財務登記、產權登記和交易登記提供了指引。尤其是明確將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列為數據資產產權登記的重要方式,實現數據資產與數據知識產權有效銜接,為同步推進數據資產登記入表和數據知識產權登記提供了標準保障。
此外,為強化數據知識產權保護,浙江也注重多部門聯動。比如,浙江省市場監(jiān)管局(省知識產權局)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共同簽訂了《關于協(xié)同推進科學數據知識產權保護的合作協(xié)議》,旨在打造科學數據知識產權保護運用樣板。浙江省公安廳則在“中國數谷”“中國(溫州)數安港”專設了2家以數據知識產權保護為主題的知識產權保護警企合作基地。
為放大浙江數字知識產權改革的先行優(yōu)勢,謝小云表示,下一步浙江將充分運用“兩法規(guī)一文件”保障,更大力度推進數據知識產權保護全鏈閉環(huán)、制度全域運用、生態(tài)全面形成,努力貢獻更加系統(tǒng)成熟的數據知識產權保護浙江方案。
多地首單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落地
據南都記者了解,為破除因數據集合權屬不清所造成的數據流通使用障礙,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高度重視數據知識產權工作。
2022年11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首批開展數據知識產權工作的試點地方,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廣東省、深圳市等8個地方,試點工作期限為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
去年12月底,在已有8個試點地方基礎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又新增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貴州省、陜西省等9個地方共同作為2024年數據知識產權試點地方,試點工作期限為2023年12月至2024年11月。
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7個地方在開展數據知識產權試點工作。為探索數據保護規(guī)則、促進數據要素流通,各地多措并舉地推進試點工作,并初見成效。
2024年3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在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透露,試點地方接收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申請超1.3萬份,頒發(fā)證書超過7000張。這些數據的應用場景廣泛,包括制造生產數據、銷售消費數據等,申請主體中企業(yè)占比90%以上。
與此同時,南都記者關注到,近期多地披露首單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落地案例。所謂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以企業(yè)合法擁有并取得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的數據作為質押物的一種新型融資方式。
今年5月21日,據四川省市場監(jiān)管局(省知識產權局)消息,四川省首單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成功落地。四川云背簍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其擁有的“四川省鄉(xiāng)村振興農產品數據”知識產權進行質押,成功向興業(yè)銀行成都分行融資500萬元。
6月初,深圳優(yōu)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也以其持有的數據知識產權向交通銀行深圳分行申請融資,成功獲得1000萬元貸款,成為深圳首單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yè)務。
據合肥在線6月12日報道,安徽省首單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已落地廬江,安徽省銳凌計量器制造有限公司以其登記的“電磁流量計檢測數據”數據進行質押,獲得貸款100萬元。
多地“首單”案例顯示,通過數據知識產權質押可在銀行成功貸款,這無疑開拓了企業(yè)的融資渠道,也將提升其無形資產實際價值。那么,企業(yè)將“軟知產”變?yōu)椤坝操Y產”的關鍵是什么?
此前有專家告訴南都記者,并非所有數據都能獲得知識產權保護,它需要滿足一定要件,包括依法依規(guī)獲取,經過一定規(guī)則或算法處理,數據具有實用價值及智力成果屬性?!皬臄祿刈兂蓴祿Y源再到數據資產化,是有門檻的。要想獲得更多的財富,首先要做創(chuàng)造。”他建議,企業(yè)在經營全過程中,要善于挖掘、利用和分析數據,重視數據知識產權的創(chuàng)造運用和保護。